當前位置:首頁 > 人才建設 > 人才隊伍 > 王維珍

王維珍


   姓名:王維珍

   職務/職稱: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

   所在部門:直接利用技術研究室

個人簡介

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直接利用技術研究室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萍疾?、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力及化工國有大型企事業單位等組織機構專家庫評審專家。

1994.09-1998.06,在北京化工大學應用化學系腐蝕與防護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2002.05-2006.06,在職攻讀中國海洋大學化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獲工程碩士學位。大學本科畢業以來一直在淡化所工作,在工業水處理技術領域長期從事海水循環冷卻、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等水處理技術方面的應用基礎理論和工程應用技術研究工作。同時,為夯實提升科研創新業務能力,取得工程(投資)咨詢工程師、造價工程師、海域使用論證、質檢、標準和專利等有關執業資格。

主要學術成果

主持/承擔完成有關海水循環冷卻、海水淡化和再生水利用技術方面的“九五”~“十四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國家級項目10余項),相關技術成果轉化項目80余項,突破數十項關鍵技術,在海水體系系列藥劑研發、系列藥劑性能評價專用裝置研制、工程應用示范和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形成一批專有自主技術,整體水平達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發表論文40余篇、專著1部,主持/組織研制國家、行業標準40余項,申請授權國家專利20余項。

“十四五”以來,重點積極推進攻克核電行業海水循環冷卻和海淡水作循環水關鍵應用技術,策劃支撐多個超大型核電工程項目設計有關的10余項水處理技術研發項目立項,已中標且主持/組織完成2項、在研5項,并持續跟進競標新項目。

  (一)項目負責人,主持完成/在研的主要國家、省部級項目,典型技術研發項目

  (1)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專項《海水淡化全流程藥劑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經費1194萬元)。

  (2)太原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重大專項《城市熱網輸配再生水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中課題《再生水熱網輸配的腐蝕及防控技術》(經費180萬元)。

  (3)中廣核山東招遠核電廠工程項目《海水循環冷卻水系統濃縮倍率及加藥動態模擬試驗》(經費95萬元)。

  (4)中廣核山東招遠核電工程項目《海淡水作循環水的重要廠用水系統濃縮倍率及加藥動態模擬試驗》、《海水循環水系統取排水管線加藥動態模擬試驗》、《SEC系統水質特性試驗及參數監測》(總經費238.73萬元)。

  (5)天津北疆電廠10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示范工程《海水阻垢緩蝕劑》(經費297.6萬元)。

  (二)子課題(任務)負責人,承擔完成的主要國家、省部級項目

  (1)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計劃課題《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示范工程研究》(經費500萬元)。

  (2)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計劃課題《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經費230萬元)。

  (3)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0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與裝備研發》(經費1000萬元)。

  (4)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海水循環冷卻技術裝備產品定型及產業化開發應用》(經費1396萬元)。

  (5)天津市“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計劃課題《千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示范工程關鍵技術研究》(經費100萬元)。

  (6)天津市“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海水循環冷卻成套技術與裝備研究》(經費100萬元)。

  (三)通訊作者/一作,發表論文20余篇(列5篇)

  (1)Mingming Hu,Chong Chen,Hao Yuan,Xiaofang Zhao,Yahong Li,Weizhen Wang*.Biofoul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J].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2018,119(7):118-124.(SCI).

  (2)靳亞鵬,吳蕓芳,崔振東,高麗麗,尹建華,王維珍*.低溫多效海水淡化鋁合金換熱管的化學清洗[J].表面技術,2019,48(2):200-206.(EI)。

  (3)王印忠,嚴軍華,高麗麗,陽明,侯相鈺,李雪,王維珍*,尹建華.我國首例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工程運行經驗總結[J].工業用水與廢水,2017,48(5):54-57。

  (4)王維珍,侯純揚,武杰.海水循環冷卻系統銅合金緩蝕劑研究[J].水處理技術,2012,38(5):11-14。

  (5)王維珍,侯純揚,武杰.海水循環冷卻系統腐蝕結垢在線監測技術[J].中國給水排水,2013,29(13):69-71(74)。

  (四)第一發明人,授權國家專利

  (1)一種海水循環冷卻水無磷環保型碳鋼復合緩蝕劑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ZL201210120313.1,發明)。

  (2)一種海水循環冷卻水無磷銅合金復合緩蝕劑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ZL201210121066.7,發明)。

  (3)化工系統海水循環冷卻藥劑性能評價裝置和方法(ZL201410723140.1,發明)。

  (4)一體化移動式海水循環冷卻藥劑評價裝置和方法(ZL201410723525.8,發明)。

  (5)一種海水循環冷卻系統水處理調控系統(ZL201420748306.0,實用新型)。

  (6)一種海水冷卻系統金屬材料腐蝕模擬試驗裝置(ZL201220183056.1,實用新型)。

  (7)一種海水冷卻腐蝕熱阻一體化監測裝置(ZL201220175806.0,實用新型)。

  (五)第一完成人/技術負責人,研制已發布國家、行業標準

  (1)《海水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T 23248-2020)。

  (2)《海水冷卻水處理藥劑性能評價方法 第1部分:緩蝕性能的測定》(GB/T 34550.1-2017)。

  (3)《海水冷卻水處理藥劑性能評價方法 第4部分:動態模擬試驗》(GB/T 34550.4-2017)。

  (4)《反滲透海水淡化藥劑動態阻垢性能的測定  周期濃縮循環測試方法》(GB/T 39221-2020)。

  (5)《海水冷卻水處理碳鋼緩蝕阻垢劑技術要求》(HY/T 189-2015)。

  (6)《銅及銅合金海水緩蝕劑技術要求》(HY/T 190-2015)。

  (7)《海水循環冷卻系統設計規范  第4部分:材料選用及防腐設計導則》(HY/T187.4-2020)。

獲獎與榮譽

榮獲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12項(一等獎2項、個人獎1項、集體獎4項)

  (1)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二等獎(5)。

  (2)2018年,海水循環冷卻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及系列標準研究—中國標準化助力獎,個人獎(1)。

  (3)2007年,海洋創新成果獎—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一等獎(4)。

  (4)2018年,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環境友好型海水水處理藥劑研制與應用,一等獎(5)。

  (5)2006年,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千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二等獎(5)。

  (6)2011年,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海水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T 23248-2009),二等獎(5)。

  (7)2013年,海洋科學技術獎—10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成套技術與示范,二等獎(6)。

  (8)2001年,海洋創新成果獎—海水循環冷卻技術,二等獎(8)。

  (9)2018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GB/T 23248-2009海水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三等獎(4)。

  (10)2001年,“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獎—海水循環冷卻術,集體獎。

  (11)2002年,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三等集體獎。

  (12)2010年,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13000m2海水冷卻塔技術研究與應用,三等集體獎。

  (13)2013年,國家能源科學技術進步獎—13000m2海水冷卻塔研究與應用,二等集體獎。



欧美激情亚洲一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老人,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