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工業廢水等水處理技術研究,研發水處理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以及熱法、膜法系統集成技術。主要從事熱法和膜法等淡化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熱法方面,對過程機理、關鍵材料、高效蒸發器、蒸汽噴射泵(TVC)等核心設備及熱法淡化全流程藥劑等進行了原創性研究......
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2、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TH系列高性能防腐涂料的研制及其推廣應用”
3、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苦鹵綜合利用制取硫酸鉀技術”
4、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獎—“低溫蒸餾海水淡化研究”
5、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獎—“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
姓名:李亞紅
職務/職稱:正高級工程師
所在部門:直接利用技術研究室
個人簡介
教育背景:
(1) 2000.09~2003.03,上海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碩士
(2)1990.09~1994.7,山東大學,微生物學,學士
現任職務、職稱、頭銜:
現任職于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直接利用技術研究室,正高級工程師,科技部科技專家庫入庫專家,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工業水處理專家庫入庫專家(學術類)。
主要從事工作:
海水利用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研究,主攻海水水處理系統生物污損防治技術研究和應用、海水利用技術海洋環境影響研究。
研究領域概況:
一、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適用于海水體系的環境友好型高效海水殺生劑,解決其批量生產關鍵技術,實現規模化生產,產品成功應用于寧海電廠等海水循環冷卻工程和滄東電廠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二、針對大型或特大型海水冷卻工程非氧化性殺生劑單獨使用關鍵技術問題,形成應用方案,并實際應用于寧海電廠多個海水冷卻工程;三、針對長距離海水輸送取水系統海生物污損,形成分段多點加氯或單點單獨使用非氧化性殺生劑的海水長距離輸送海生物防治技術。
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科研項目:
主持科研項目
(1)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海水淡化長距離取水污損生物控制及預處理新藥劑研發”(2017YFC0404101),2017.7-2020.12。
(2)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子任務“天津大港發電廠生態影響監測與污染損害評估”(200905010-16),2009.10-2012.9。
(3)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子任務“海水菌藻抑制劑產品定型及應用方案設計”(201005023-4),2010.7-2014.6。
(4)國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學基金“海水利用系統ATP快速測菌技術研究”(2004601),2005.1-2008.12。
(5)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溫度、鹽度及海水利用化學品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研究”(K-JBYWF-2007-T02),2007.12-2011.4。
(6)2017年第一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國標委綜合[2017]55號)—推薦性國家標準《海水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20170536-T-418),2017.7-2019.10。
(7)2017年第一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國標委綜合[2017]55號)—推薦性國家標準《海水冷卻水排放要求》(20170537-T-418),2017.7-2019.12。
(8)2008-2009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海洋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國標委綜合[2008]168號)-推薦性國家標準《海水冷卻水處理藥劑性能評價方法 第3部分:菌藻抑制性能的測定》(20083143-T-418),2007.7-2014.12。
(9)2008-2009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海洋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國標委綜合[2008]168號)-推薦性國家標準《海水冷卻水質要求及分析檢測方法 第6部分:異養菌的測定》(20083150-T-418),2007.7-2014.12。
(10)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項目《河北海興核電廠取排水工程長距離輸送取水系統海生物防治》((2015)H012B02),2016.4-2018.10。
(11) 河北國華滄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委托項目《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海生物污損控制研究》(CDSCHTJY2020-95),2020.7-2021.12。
(12)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委托項目《環境適應性增強相關技術研究-“常規藥劑投加方式優化研究”》,2021.10-2023.4。
(13)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委托項目《常規藥劑投加設備優化研究”》,2022.10-2024.6。
論文:
李亞紅,侯純揚,武杰,等.海水淡化反滲透系統中的膜用化學品[J].工業水處理,2005,25(8):13~17。
李亞紅,陳沖,武杰,侯純揚 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海水中季銨鹽的含量.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0,46(2):136-137。
李亞紅,元昊,王靜,趙小芳,周箏,王維珍,等. 旋轉掛片法測定水處理藥劑緩蝕性能的精密度分析[J].腐蝕與防護,2015,36(7):664-668。
李亞紅,周箏,趙小芳,等. 天津大港電廠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及其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5,15(5):367-373。
李亞紅,元昊,趙小芳,周箏.電廠循環水中殺生劑排放源強的計算[J].給水排水,2015,41s:233-236。
李亞紅. 海水循環冷卻在中國的發展研究[J].鹽業與化工,2016,45(6):9-13。
李亞紅,趙小芳,元昊,陳沖,周箏. 季銨鹽在海水中的降解性[J].海洋環境科學,2016,35(2):238-242。
李亞紅.我國海水冷卻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應對策略[J].應用化工,2017,49(12):2431-2434。
李亞紅,周箏,趙小芳.我國水中余氯測定標準的對比分析[J].化工環保, 2019,39 (5): 496-505。
周箏,李亞紅,趙小芳,樊利華. 聚合物類阻垢劑在海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性[J].應用化工,2020,49(9):2178-2181,2186。
周箏,李亞紅,趙小芳. SW303殺生劑對再生水中異養菌的殺滅作用[J].工業用水與廢水,2022,53(4):17-21。
標準:
(1)自然資源部.海水冷卻水排放要求:GB/T 39361-2020[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2)自然資源部. 海水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T 23248-2020[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3)國家海洋局. 海水冷卻水處理藥劑性能評價方法 第3部分:菌藻抑制性能的測定:GB/T 34550.3-2017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4)國家海洋局. 海水冷卻水質要求及分析檢測方法 第6部分:異養菌的測定:GB/T 33584.6-2017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5)國家海洋局.海水中鐵細菌的測定 MPN法:HY/T 176-2014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6)國家海洋局.海水中硫酸鹽還原菌的測定 MPN法:HY/T 176-2014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專利:
一種復合菌藻抑制劑及其應用:201410290610.X[P].(第一發明人)。
一種冷卻塔黏泥剝離方法:201610046451.8[P].(第一發明人)。
一種長距離取水動態試驗裝置:201810137739.5[P].(第一發明人)。
一種監測生物附著的監測器:201810137739.5[P].(第一發明人)。
一種監測生物附著的監測器:202210076872.0[P].(第一發明人)。
海水用季銨鹽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201510032803. X[P].(第二發明人)。
水處理試劑試驗系統:202210488473.5[P].(第二發明人)。
用于中央空調的低溫海水冷卻系統:2010106032120[P].(第六發明人)。
基于正滲透補水技術的海水循環冷卻系統:201210295401.5[P].(第五發明人)。
一類用于汞離子檢測的尼羅藍熒光染料:201410207062.X[P]。(第五發明人)
科技成果:
千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2006 (排名第7)。
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2008 (排名第8)。
10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成套技術.2011 (排名第6)。
SW303海水菌藻抑制劑及產業化生產技術. 2011 (排名第3)。
海水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T23248-2009). 2012 (排名第4)。
海水循環冷卻技術裝備產品定型及產業化開發應用. 2017 (排名第4)。
獲獎與榮譽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2007 (排名第8)。
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千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2006 (排名第6)。
國家海洋創新成果二等獎, 海水循環冷卻技術,2005 (排名第8)。
國家海洋創新成果一等獎, 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2007 (排名第6)。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二等獎, 海水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2011 (排名第4)。
海洋科學技術二等獎, 10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成套技術與示范,2013 (排名第4)。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三等獎, 海水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2018 (排名第3)。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一等獎, 環境友好型海水水處理藥劑研制與應用,2018 (排名第4)。
電話:86-22-87898181、87898186(辦公室)87898117、87890659 (科技發展處)83598851(技術開發處)
87898167 ( 國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
傳真:86-22-87892732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航海道55號; 郵編:300192
網站主辦單位:?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聯系電話:87898186(辦公室) 郵箱:bgs@isdmu.com.cn(辦公室) kjfzc@isdmu.com.cn (科技發展處) jskfc@isdmu.com.cn (技術開發處)
ICP備案:津ICP備06003961號 公安機關備案: 津公網安備 12010402001223 網站標識碼:CA330000000606071780003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