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摘自科技部網 發布時間: 2006-04-06
“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水安全保障技術研究”項目——“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示范工程研究”課題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500m3/h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示范工程于2004年7月16日在渤?;び邢挢熑喂咎旖驂A廠建成投運、并連續穩定運行至今。實現了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在化工系統較大規模應用的突破,標志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循環冷卻技術邁出了產業化應用的關鍵一步。
在成功完成百噸級海水循環冷卻工業試驗后,“十五”期間,經過不懈努力和持續攻關,攻克了適用于化工系統、碳鋼材質的海水水處理緩蝕劑、阻垢劑、殺生劑和機力通風海水冷卻塔等關鍵技術,建成了國內首例化工系統千噸級海水循環冷卻示范工程。示范工程運行期間,技術人員進行了連續半年的運行管理、檢測、監測等工作,在保障示范工程安全、穩定運行的同時,完成示范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工作,為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在化工、石化等系統的推廣應用以及產業化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連續9個多月的運行考核,系統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自主研制的海水水處理藥劑,保證了系統的穩定運行,腐蝕、污垢、菌藻控制達到淡水循環冷卻水國家標準指標;自主設計的海水冷卻塔熱力性能和飄水率達到或超過設計要求;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管理系統運行良好;生產設備的換熱效率提高顯著,滿足了熱季生產的需求,在保證質量同時提高了產量。根據實際運行數據統計,海水循環冷卻示范工程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系統年節約淡水約50萬噸,綜合運行成本較淡水循環冷卻降低近50%;排放的濃縮海水已用于化鹽制堿工藝,在實現海水循環冷卻“零”排放的同時,年節鹽效益達300余萬元。
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示范工程研究實現三大創新:一是突破了《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 50050-95)規定的循環冷卻水水質標準要求的禁區,實現用海水作為工業循環冷卻水的創新;二是突破了海水冷卻技術領域金屬選材的禁區,實現在海水循環冷卻系統使用普通碳鋼的創新;三是海水循環冷卻技術比海水直流冷卻的排污量減少了95%以上,利于保護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實現了海水冷卻技術的環保創新。課題取得省部級科技成果4項,開發及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等9項,申請的專利3項,正在制定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有關海水循環冷卻“三劑一塔”及2500m3/h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示范工程系統優化設計等集成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5年5月18日)
上一篇:中國鐵建黨委常委、副總裁李興龍一行來所調研交流
下一篇:我所召開工作交流推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