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任務“海水淡化濃海水排海生態監測和效應評估關鍵技術研究”順利通過自..
來源:科技發展處 發布時間: 2019-12-25
10月12日,由我所作為協作單位承擔的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海洋風電、海水淡化及脫硫生態監測與評估技術集成及應用”項目(201505027)在廣東湛江進行了自驗收評審。我所海水凈化與水再利用技術研究室寇希元、苗英霞和任華峰代表項目子任務“海水淡化濃海水排海生態監測和效應評估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組,參加了本次會議。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黃小平研究員、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余興光研究員、汕頭大學劉文華教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黃洪輝研究員、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洪榮標研究員、廣東粵電湛江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陳偉球高級工程師、中天恒信(北京)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劉明華高級會計師、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王玉環高級會計師作為業務專家和財務專家參加了本次自驗收會。項目負責人廣東海洋大學孫省利教授首先對項目背景進行了介紹,各子任務負責人分別從技術研究、經費使用、組織管理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自驗收專家組對我所承擔的子任務完成情況和取得的成果給予了肯定,專家組在聽取匯報的基礎上,審閱相關檢查材料,經討論一致同意我所承擔的子任務通過自驗收。
該海洋公益性科研專項項目實施周期4年,總經費1217萬元。項目由廣東海洋大學牽頭承擔,由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我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天津市海洋咨詢評估中心7家協作單位共同完成。我所承擔的子任務“海水淡化濃海水排海生態監測和效應評估關鍵技術研究”,通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建立了我國首套海水淡化濃海水排放環境影響調查數據庫,建立了浙江六橫島和天津大港海域海水淡化濃海水排放的輸移擴散數值三維模型,篩選了海水淡化濃海水排放生態環境影響關鍵監測指標,構建了海水淡化濃海水排放生態效應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并在重點海域進行了應用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