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由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室承擔的風光柴儲海水淡化裝置在我所建設完成。本套裝置將新能源發電技術與海水淡化技術相結合,采用太陽能和風能作為能源生產淡水,在水電缺乏的地區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本套裝置設計海水淡化產水量5m3/d,完全由風能、太陽能及備用柴油發電機提供能源,系統包括新能源發電設備、海水淡化設備、主控單元和輔助設備等,具有操作簡便,性能穩定,節約能源、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整套裝置安裝在集裝箱內,太陽能光伏板和風力發電機在集裝箱頂部和側面,控制柜、儲能設備、柴油機和海水淡化裝置位于集裝箱內部。裝置利用太陽能及風能可實現4.0kW的輸出功率為海水淡化裝置供電,當受到天氣影響,發電系統輸出功率低于海水淡化設備運行功率時,可同時利用蓄電池補充電力。此外還配備了額定功率為5kW的柴油發電機作為應急和備用電力,保障海水淡化裝置運行。
我國沿海島嶼及近岸海域有著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而淡水資源缺乏,應用風光柴儲一體化裝置開發利用海水(苦咸水)資源,是實現資源和環境雙贏的有效途徑。隨著新能源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低成本、規?;⒏叻€定性、新集成模式的新能源海水淡化技術將會成為關注的熱點。
裝置建成后參加了第十八次全國海島聯席會議的展覽,國家海洋局張宏聲副局長,海島司呂彩霞司長參觀了該裝置,并品嘗裝置所產淡化水,指示加大開發力度,完善裝置功能,盡快選擇典型海島進行示范應用,并在有條件海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