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技術開發處 發布時間: 2024-03-29
1、 技術介紹
高孔藻基凈水劑由不導電的非晶體二氧化硅硅藻殼體和超導的硅藻納米微孔組成,可在硅藻表面形成不平衡電位和外墻電位。在使用時,藻基凈水劑按一定量投入好氧池,藻基凈水劑與污水充分混合。硅藻表面的不平衡電位能破壞污水中電離子圈,并中和懸浮離子的帶電性,促使水中的污染物快速物理絮凝、沉淀,同時加上硅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較強的吸附力,可把超細微粒物質吸附到硅藻表面,形成鏈式結構,瞬間下沉與水體分離。
高孔藻基凈水劑的作用機制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絮凝作用
藻基凈水劑由不導電非晶體二氧化硅的硅藻殼體和超導的高孔硅藻組成,可在硅藻表面形成不平衡電位和外強電位。在水處理過程中,污染物被快速靜電聚合(物理絮凝)并沉淀。
(2)吸附作用
硅藻每克30m2較大的比表面積,具有強的吸附力,可把超細微粒物質、色度、部分重金屬、有毒有害物質和氣味吸附到硅藻表面,下沉并與水體分離。
(3)生物載體協同作用
硅藻每立方米達2-6萬平米比表面積,用高孔硅藻作生物載體,微生物可在硅藻具大面積表面上繁殖。
2、 技術優勢
高孔藻基凈水劑具有比表面積大、吸附性能強、安全無毒等特性。在生化處理階段投加高孔藻基復合凈水劑,可通過電位作用使生物污泥以高孔硅藻礦物為凝結核進行聚集,形成大顆粒物質,改善污泥的沉降效果。
3、 應用領域
市政污水、輕工業廢水、水生態治理
4、 應用示范(業績)
(1)市政污水領域——海南文昌市政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
文昌市水務有限公司文城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3萬m3/d,目前實際水量約2.6萬m3/d,主體工藝采用CAST工藝進行生化處理。該廠主要存在污泥沉降性差、COD、總磷不定期超標等問題。
經治理,出水穩定提升到污水綜合排放一級A標準,且污泥的沉降性能有一定提升。
圖1 加藥前后對照
(2)輕工廢水領域——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高磷番茄生產廢水綜合提標改造項目
該公司污水處理能力為3000 m3/d,主體采用接觸氧化生化處理工藝,但存在出水總磷、COD波動大等問題,難以同時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及《農業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
在好氧前端和末端投加高孔藻基凈水劑,出水總磷和COD指標由未投加前的5.3 mg/L和39.5 mg/L降至0.25 mg/L及15.2 mg/L,降幅高達95.3%和61.5%,出水完全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及《農業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兩項標準。
圖2 治理前后效果對照
(3)水生態治理領域——江西贛州于都縣農村小微水體水生態治理項目
坑塘位于于都縣潭頭村,共3個,總面積約2000m2,總容積約3000m3。經團隊對污染水體現場考察以及開展相關調研工作發現,該水體由于生活污水不斷混入,導致水體渾濁,并伴有一定異味。前期村委雖通過增加噴泉以及種植荷葉等手段進行治理,但收效甚微。
2019年9月,在自然資源部贛南扶貧中心的協調下,我所派駐技術人員駐扎潭頭村開展水生態治理工作。技術人員通過水樣檢測、分析和方案論證,最終采用我所攻關研發的高孔藻基凈水劑為主體并配合生態浮島等技術手段開展治理。經治理,池塘水質明顯改善,荷塘、小魚清晰可見,村民滿意感增加,池塘現在變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長期困擾村民的水環境污染問題得到了解決,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油然而生。2019年11月6日于都縣潭頭村委會代表幫扶村民向我所送來感謝信。
凈化治理,潭頭村水塘水質總磷從0.46mg/L降到0.15mg/L,COD從46mg/L降到12mg/L,濁度從9.24NTU降到1.69NTU,整體水質由治理前的劣五類穩定提升至地表三類。
圖3 治理前后對照
圖4 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