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技術開發處 發布時間: 2024-05-27
1、技術介紹
根據鹽堿地改良中水鹽運移規律,形成適宜農業農村的低成本、低維護的高精度鹽離子分級處理工藝包與配套技術,研制50-1000m3/d規模的系列裝備。
2、技術優勢
結合可再生能源發電及余壓回收裝置,開發出升級版低能耗、低成本鹽堿水淡化技術裝備,形成低能耗的“風光儲直柔”供能模式。
3、應用領域
鹽堿地改良及鹽堿水處理領域。
4、應用示范(業績)
先后承擔完成了天津市科技計劃重大專項“鹽堿地原位改良及脫鹽淋洗水循環利用技術研究”項目(2018年-2021年)、天津生態儲備林240噸/日澆灌用水項目。將膜法淡化技術用于淋洗水的處理中,節約淡水資源的同時減少淋洗廢水直排對環境的影響。正在開展農業農村部西北綠洲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2023年度開放課題研究和2023年兵團重點領域科技攻關項目。
● 鹽堿土壤生態修復與治理技術
1、技術介紹
本技術利用環境適應性和修復功能性的微生物,制備發酵合成型復合微生物菌劑,種植鹽生植物和耐鹽植物,將土壤改良和植物養護的修復技術進行集成,形成以微生物改良為主的鹽堿地土壤生態重建的集成技術方案和綜合治理方法。
2、技術優勢
微生物是鹽堿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員,在鹽堿土生態效應、土壤理化性質形成和鹽堿土質改良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區系,提高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鹽堿度,提高養分利用率;促進土壤有機質的合成,增加土壤速效養分;調節植物生長,增強植物抗逆性。微生物修復具有經濟高效,作物體內無殘留,節省能源和淡水,適用范圍廣等優點,還可防止環境污染和土壤惡化,在低肥力的鹽堿地中表現出重大的應用潛力。
3、應用領域
濱海濕地、河口岸帶灘涂地區、河套灌區次生鹽堿地等。
4、應用示范(業績)
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臨港基地。該鹽堿地從2020年10月20日開始噴灑微生物菌劑進行修復,11月27日在實驗區種植植被。該鹽堿地水溶性鹽總量的從初始的中度鹽漬化(0.2%~0.4%)下降到0.4 g/kg,改良兩年來土壤水溶性鹽總量維持在較低的濃度,適合玉米、西紅柿等農作物的種植。
圖1 鹽堿土壤改良項目現場
圖2 鹽堿土壤改良后種植玉米等作物